
为提分吃“聪明药”,当心聪明反被聪明误
发布时间:
2022-01-13 18:27
“聪明药”并没有提高智商的作用,滥用会导致成瘾,还可能抑制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戒断反应。所谓的捷径背后是危机重重,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雷彤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
又到期末考试季,一些微信群中流传着一种号称可在短时间内提升学习成绩的“聪明药”。有服药者“现身说法”表示,“聪明药”不仅效果好,而且“没有成瘾性”。
能让人在短期内变“聪明”,这使一些习惯考前“临阵磨枪”的学生看到了希望。相比于天天挑灯夜读,吃一两颗“聪明药”要轻松、容易得多。
天津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心理科副主任医师雷彤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聪明药”并没有提高智商的作用,滥用会导致成瘾,并有可能抑制青少年的生长发育,断药后会出现注意力涣散、精神萎靡、暴躁抓狂等戒断反应。
“所谓的捷径背后是危机重重,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雷彤说。实际上是精神类药物
“聪明药”并非是一种药,而是包括利他林、专注达、择思达、阿得拉、莫达非尼等在内的一类精神类药物。
“利他林是哌甲酯的商品名,也被称为哌醋甲酯,它在临床上主要被用于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雷彤介绍,它通过阻断大脑突出前神经元摄取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同时在神经元间隙增加单胺类物质,从而刺激中枢神经,以达到提高注意力的效果。“目前,在临床上治疗儿童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比较常用的药物还有专注达(哌甲酯缓释剂型),它的药效持续时间更长。择思达也被用于治疗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其主要成分为盐酸托莫西汀。这两种都属于处方药,在临床上,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去斟酌用药。”雷彤表示,如今,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在儿童群体中的发病率较高,能达到5%左右。
上一页
上一页